上一页|1|2|3|上一页
/3页

主题:江苏省发布苏南示范区规划实施意见 苏州为重点建设城市之一

发表于2013-05-23

国务院批准《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》之后,江苏省委、省政府也发布了《关于贯彻落实〈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〉的实施意见》。除《规划》中提出,涵盖南京、苏州、无锡、常州、镇江5市的苏南地区人均GDP在2020年达到18万元外,该省又制定了近期目标2015年人均GDP达13万元。

根据该实施意见,2015年,苏南人均GDP达到13万元(约2万美元)左右,达到高收入国家和地区发展水平;到2020年,基本实现区域现代化,人均GDP达到18万元(约3万美元),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.5万元,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.8万元。实施意见还提出,苏南将建设地空一体化的环境监控预警体系,到2020年饮用水水源地水质100%达标,5市空气质量达到新的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。

 

发表于2013-05-23

(二)准确把握总体要求。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,以邓小平理论、“三个代表”重要思想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,坚持改革开放和创新驱动,全面落实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,坚持先行先试、引领、示范带动、统筹兼顾,与时俱进丰富“两个率先”目标内涵,深入实施“八项工程”,着力推进经济现代化、城乡现代化、社会现代化和生态文明、政治文明建设,促进人的全面发展,努力把苏南建设成为自主创新先导区、现代产业集聚区、城乡发展一体化先行区、开放合作引领区、富裕文明宜居区,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、符合苏南实际、体现时代特征的现代化发展道路,为全省“两个率先”和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探索道路、积累经验、提供示范。

 

发表于2013-05-23

(三)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。到2015年,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万元(约2万美元)左右,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.8万元,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.4万元,达到高收入国家和地区发展水平,为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。到2020年,基本实现区域现代化,建成全国现代化建设示范区,以创新为发展动力的科学发展方式基本建立,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,城乡发展一体化基本实现,人民生活更加富足安定,社会更加繁荣和谐,生态环境更加宜居优美,民主法治制度更加完备,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8万元(约3万美元),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.5万元,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.8万元,城镇化率达到75%,建成现代、和谐、有创造力的高收入社会。到2030年,全面实现区域现代化,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达到主要发达国家水平,成为经济发达、社会进步、生活富裕、生态良好、民主法治的现代化地区。

 

发表于2013-05-23

二、以自主创新为动力,构建现代产业体系

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核心战略,按照“调高调轻调优调强”的思路,深化产业结构调整,处理好“腾笼”与“换鸟”的关系,着力增创产业发展新,显著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,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为支撑、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,成为全球重要的产业科技创新和创新型经济发展高地。到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0%,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3%,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5%。

(四)建设自主创新先导区。积极争取设立苏南自主创新先导区或示范区,努力优化区域创新布局,以高新区为重点建设自主创新核心区。加快建设南京、无锡、常州、苏州和镇江等5个国家级创新城市,推进创新型县市建设。

加快南京仙林科技城和麒麟生态科技城、无锡科技新城、常州华罗庚科技产业园、苏州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和中新生态科技城、镇江长山科教城建设。实施科技企业培育工程,推动创新政策、创新资源、创新人才向企业集聚,培育发展一批人才集聚、创新引领驱动的领军企业。深化产学研合作,推进镇江航空产业产学研联合创新平台、常州科教城产学研协同创新基地、无锡山水科教城海外引进人才科研成果转化基地、中国(南京)无线谷建设,加快建设江苏(溧阳)中关村科技产业园、无锡中关村科技园太湖分园和复旦大学(扬中)国家大学科技园。突破关键核心技术,重点开展电子信息芯片、高性能战略材料、重大装备成套及自动化、生物系统合成、平板显示、能源转化与储备、三维打印等技术攻关。加快建设苏南人才特区,坚持培养、引进、激励多措并举,载体、项目服务联动配套,实施国家“外专千人计划”和省“外专百人”计划,办好中国留学人员南京国际交流与合作大会、“千人计划”太湖峰会,支持南京建设国家紫金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、苏州建设国家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和国家“千人计划”创投、无锡建设国家“千人计划”技术成果展示交易和亚太经合组织技能开发促进,到2020年新增海外留学回国人员3万人、双创人才3000人、千人计划人才1000人、高技能人才170万人。

建设区域性科技金融创新,积极发展科技支行、科技信贷业务部、科技小额贷款公司,建立健全科技贷款风险补偿机制,大力发展创业,支持符合条件的国家级高新区参与非上市股份公司股份转让试点。增强科技服务能力,增强全社会知识产权意识,推进无锡中小企业产权交易、南京紫金科技创业社区和知识产权交易建设,深化镇江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,加快国家专利审查协作江苏和苏州高新(600736,股吧)区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试验区建设,到2020年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0件。加强南京微结构、通信技术实验室和中科院苏州纳米器件、干细胞与生物应用材料实验室等重大基础研究平台建设,进一步提升无锡物联网和无锡应用技术、常州石墨烯、江苏中科院智能科学技术、苏州汽车和丹阳高性能合金材料等科研机构研发能力。

 

发表于2013-05-23

(五)深化产业结构调整。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,突出核心技术攻关和市场开拓,重点发展新能源、新材料、生物技术与新医药、节能环保、物联网和云计算、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软件、装备制造、新能源汽车、智能电网产业,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组织模式、商业模式和消费模式,积极推进新技术、新产品首购首用、装备首台(套)试验和示范项目,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持续发展,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,建设全国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策源地,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50%左右。深入实施服务业“十百千”行动计划,推动服务业规模化、化、专业化、国际化发展,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服务业高地,到2020年生产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达到50%。

积极发展电子商务、云计算服务、物联网应用服务、数字文化、工业设计、环境服务等新型业态,重点打造南京和苏州金融集聚区,加快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和南京物联网软件产业基地、无锡(国家)工业设计园和武进、太仓工业设计园建设,支持南京建设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、镇江建设国家云计算产业发展基地;创新发展文化产业,推进文化和科技融合,做优做强动漫游戏、影视传媒和数字出版产业,发展省文化产权交易所和南京紫金文化产权交易所,加快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、江苏(国家)未来影视文化创意产业园、江苏国家数字出版基地、常州创意文化与科技融合产业基地建设;积极发展会展业,打造南京、苏州国际会展品牌。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,实施工业强省行动方案和“万企升级计划”,推进传统产业向、绿色、低碳方向发展,坚决淘汰落后工艺和设备,有效化解部分产业产能过剩矛盾。推动装备制造、电子信息、石油化工、纺织轻工、冶金建材等技术改造升级,促进城市周边冶金、石化等重化工业向江苏沿海地区转移,支持苏南与苏北及中西部地区共建产业园区,推动无锡惠山工业转型集聚区和镇江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区建设,支持镇江创建国家级新型工业示范基地。

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十项行动计划,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,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、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并重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,到2020年农业劳动生产率超过10万元/人。实施重大农业技术推广计划,发展科技农业和现代设施农业;培育种养大户、家庭农场、龙头企业、新型合作组织等农业经营主体,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;加快推进苏南丘陵山区综合开发,大力发展现代农业、生态休闲旅游、养老服务产业;充分发挥无锡和昆山、太仓、相城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带动作用,支持常州和句容、丹阳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,加快建设苏南5个省级农业现代化建设试点县、20个省级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基地、10个省级农业现代化示范镇和68个现代农业示范村。

 

发表于2013-05-23

(六)强化产业转型升级载体建设。依托主要交通通道和现有产业基础,构建沿沪宁线、沿江、沿宁杭线三大产业带。沿沪宁线重点发展服务业、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总部经济和科技研发基地,沿江重点发展制造业和生产服务业以及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,沿宁杭线重点发展生态和高新技术产业以及环境友好型产业基地。推动特殊功能区转型升级,支持符合条件的国家级、省级开发区扩区和调整区位,鼓励符合条件的出口加工区、保税物流园区整合为综合保税区,支持常州、镇江、江阴、常熟、太仓、吴江、吴中等创建综合保税区,支持有条件的省级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园区。进一步拓展开发区城市配套、专业服务、居住生活等功能,推进产城融合发展,建设国际化、现代化新城区。

 

发表于2013-05-23

三、加强统筹协调,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

坚持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,推进新型工业化、信息化、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融合发展,有效破除城乡二元结构,优化城乡资源配置,促进城乡合理分工,让广大城乡居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、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,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和城乡共同繁荣。

(七)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机制。建立健全城乡规划、产业发展、基础设施、公共服务、社会管理一体化的城乡统筹长效机制。以县域空间为整体统筹城乡规划编制,构筑城乡互动产业链,加快城市公共交通、供气供水、垃圾和污水处理、宽带网等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;实现城乡劳动就业创业服务共享、就业机会均等,推进城乡居民医疗保险、养老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并轨;在苏州、武进开展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支出纳入公共财政预算试点。推动城乡生产要素合理流动,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,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,探索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中的资产权、土地承包经营权、宅基地使用权及住房置换股份合作社股权、城镇社会保障、城镇住房,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、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、林权等抵押贷款业务试点。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,以稳定住所、稳定职业为基本条件,引导非农产业和农村人口有序向中小城市和建制镇转移,保障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同等基本公共服务,建立农业转移人口随迁子女平等参加高考的机制,实现农业转移人口社会保险异地转移接续。到2020年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户籍管理制度。

 

发表于2013-05-23

(八)打造国际化现代城市群。强化城市辐射带动功能,做强做大节点城市,加强县城镇和重点镇建设,形成以城市为支撑、中小城市为依托、小城镇为纽带的城镇发展格局。推动宁镇(扬)地区同城化发展,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对接、产业合作和公共事务协作管理,推进相邻乡镇共建共享,强化宁镇(扬)在南京都市圈中的地位和作用;加快苏锡常都市圈建设,实现与上海的全面互动对接,强化苏锡常产业分工协作和公共服务共享,实现一体化发展。进一步拓展城市综合服务功能,塑造城市产业和文化特色,建设现代化功能设施,营造高品质创业宜居环境,引导城市由外延扩张为主向内涵提升为主转变,显著提升在长三角城市群中的地位。加强城市国际友好合作,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,增强在亚太地区的国际影响力。提高城市建设和管理科学化水平,加强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,延续城市文脉,彰显城市特色风貌。

 

发表于2013-05-23

(九)高水平推进新城新区建设。有序拓展城市发展空间,推进城市功能和建设模式创新,建设现代化新城区。南京江北新区重点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与新型城市化,打造产业、文化厚重、生态宜居的城市新区。无锡太湖低碳创新示范区重点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,打造低碳产业引领区、人才创新宜居区。常州西太湖科技城重点发展先进碳材料、科技金融和商务服务,成为产城融合创新示范区。苏州太湖滨湖新城重点发展研发创意、金融服务和低碳产业,成为绿色发展示范区。镇江生态新城重点发展医疗养生、技术研发、生态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,成为生态文明先行区。

 

发表于2013-05-23

(十)建设江南特色新农村。优化调整镇村布局,引导农民集中居住,建设现代社区型、生态自然型、古村保护型等多种模式的新型乡村。实施美好乡村建设行动,开展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和农村环境连片整治,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污水、畜禽粪便等污染治理设施建设,整治村庄河道,实现河网水系畅流,建设生态林网和公共绿地,形成四季有绿、季相分明、层次丰富的绿化景观,打造农田连片、清水环绕、民居错落的江南田园水乡风貌。到2020年实现水质清洁化、垃圾无害化、聚落优美化和主要道路硬质化。以美丽宜居村庄为主体发展乡村绿色旅游,依托周庄、同里、甪直、沙家浜等发展江南水乡旅游,依托苏州明月湾和陆巷、无锡礼社和严家桥、常州雅浦和杨桥等发展乡村观光度假游,依托江阴新桥、华西等发展镇村工业旅游,依托高淳国际慢城、扬中江鲜美食文化、句容和金坛茅山、溧阳和宜兴竹海等打造一批乡村特色旅游品牌。

 

上一页|1|2|3|上一页
/3页